(北京冬奧會)冬奧會“溫情”瞬間:不同的“你”“我”,共同成為“我們”
中新社張家口2月20日電 題:冬奧會“溫情”瞬間:不同的“你”“我”,共同成為“我們”
中新社記者 陳林 王禹
奧林匹克格言加入“更團結”后的首屆冬奧會剛剛落幕。而賽場上各國運動員間超越勝負的“溫情”瞬間,早已定格成為經典。半個多月來,來自不同國家的“你““我”,在冬奧會中一起成為“我們”。
敗有安慰 勝獲祝福 “相愛相殺”挑戰(zhàn)極限
北京冬奧會期間,谷愛凌抱著法國選手泰絲·勒德安慰她的畫面,頻頻見諸網絡報章。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臺決賽中,看到對手驚艷表現(xiàn),第三跳“沒聽媽媽話”的谷愛凌選擇嘗試超高難度動作,奪下一金。當對手泰絲·勒德出現(xiàn)失誤在雪地哭泣時,她跑過去與其擁抱、安慰。
隨后,瑞士選手瑪?shù)贍柕隆じ窭啄乱布尤脒M來,姑娘們一起在雪地抱著的場景,讓人動容。數(shù)日后,谷愛凌說出了自己喜歡滑雪的原因:這是個有機會打破國界、和對手一起突破人類極限的運動。
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決賽,當冬奧會“四朝老將”、中國選手徐夢桃以近乎完美表現(xiàn)一跳定“乾坤”拿到金牌時,同場競技的美國隊“老將”阿什莉·考德威爾并沒有表現(xiàn)出失落,而是大聲喊著“桃桃”,快速向她擁抱:“我真為你驕傲!”那一晚,寒夜中這暖心一幕,被賽場內外觀眾留存。此前數(shù)日,她們剛在混合團體賽中“過招”,一起登上領獎臺。
互換禮物 同臺“比心” 拉近距離增進友情
大型國際賽事,不同國籍間運動員贈送、交換禮物,分享經驗,早已常見。冬奧會開幕第二天,媒體就捕捉到這樣的故事:冰壺混雙循環(huán)賽后,中國選手凌智、范蘇圓向美國運動員克里斯托弗·普利斯、維多利亞·珀辛格贈送了冰墩墩徽章。隨后,美國隊員在網絡曬出照片,表示這是體育精神的體現(xiàn)。
這個故事也成了熱點,但并未到此結束。第二天,中國運動員也收到了對方送來的徽章,成為一段佳話。
徽章交換并不只在運動員間流行。場館內外,志愿者與各國記者、工作人員間的徽章交換“火熱”。傳遞彼此祝福,讓不同文化交流、融合。
場內外流行的還有各種“比心”:一人賽完“比心”,領獎儀式獲獎運動員一起“比心”,送別時隔著車窗“比心”……這顆不用“翻譯”的愛心,已是這屆冬奧會間使用率最高的“語言”之一。而來自中國、日本的花樣滑冰選手金博洋和羽生結弦賽后“同框”比心,持續(xù)被關注。他們通過友好互動,增進了友誼,也帶動了不同國家的“粉絲”增進理解與交流。
致敬傳奇 情暖新秀 接力傳承共向未來
冬奧賽場,從來就不缺少名將和傳奇。曾在索契冬奧會、平昌冬奧會都有金牌入賬的芬蘭名將伊沃·尼斯卡寧就是這樣的人。越野滑雪男子15公里(傳統(tǒng)技術)比賽中,面對嚴寒和冷風,已獲金牌的他選擇在終點等待其他選手。這一舉動溫暖激勵著每一位選手,特別是首次參賽的年輕運動員。
冬奧會“老將”、加拿大運動員馬克·麥克莫里斯,則用另一種方式鼓勵年輕人。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后,作為中國小將蘇翊鳴偶像的他,主動去擁抱比自己成績好的蘇翊鳴。賽后發(fā)布會又數(shù)次為值得期待的“Su”點贊,鼓勵他會有更好成績。而蘇翊鳴也不負眾望,數(shù)日后拿下了一枚金牌。
北京冬奧會上,91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2877名運動員一起相聚。在追求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強”同時,也用一個個擁抱、一次次交流,生動詮釋了“更團結”。冬奧會后,從這里傳遞出去的“春天的故事”仍將延續(xù),就如同開幕式上的雪花火炬臺,讓微光成炬。又如閉幕式上的煙花字樣,“天下一家”。(完)
本地新聞: |
河北新聞網
河北網絡廣播電視臺
長城網
河北共產黨員網
河青新聞網
石家莊新聞網
|
國內網站: | 中新網 | 人民網 | 新華網 | 中國網 | 光明網 | 中國日報 | 國際在線 | 中經網 | 中青網 | 央廣網 |
中新社分社: | 安徽|北京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黑龍江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上海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 |
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[網上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3042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